Monday, December 25, 2006

职场人士的四种学习方法(转贴0

很多人总是期望着老板能给自己一个脱产学习的机会,能读一读MBA、EMBA更好,两三个月或者几十天的短训班也行。但是,这样的机会需要几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你在公司的位置和老板对你的信任;二是你的贡献和业绩;三是老板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四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工作状况。这几个条件都具备你才有争取的机会。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公司每年能让你脱产学习十几天时间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职业人士的学习应该建立在自主学习、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出发点上。这也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1."三读"法
  所谓"三读"法,就是读书、读人、读成功和失败。
  (1)读书
  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的会有某种习惯——或是午睡习惯,或是散步的习惯,或是抽烟、喝酒、饮茶的习惯;但是,要能使读书成为习惯,那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所谓读书习惯,就是经常下意识地拿起一本书看看,一天不看,甚至一会儿不看,瘾就会发作,难受得抓耳挠腮、无所适从,只有拿起一本书时才良心俱泰。过去在农村里,许多农民有捡粪的习惯,出门就顺手背着个粪筐,不管是牛粪、马粪、驴粪,只要是粪就捡,慢慢就会积少成多。
  读书也是同样——只有养成习惯,才能成为知识的富翁。在日常谈话中,常常可以听到一些人说自己"爱好读书";能把读书作为一种爱好,当然比起不爱读书来是一大进步,但还远远不够。我们不能把读书看成和绘画、集邮、钓鱼、养花一样,当作是一种兴趣去满足,或者当作是一种雅行去炫耀,而应使之成为一项生活的内容、一种生命的需要,就和吃饭、睡觉一样——谁能说他"爱好吃饭"、"爱好睡觉"呢?谁又能拿吃饭、睡觉当作兴趣,或以此去炫耀呢?读书,就像给精神补充养分一样,是走出心灵迷茫的需要,是改变命运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读书不仅要养成习惯,还要学会科学读书。首先是要有选择地读书,不求多,而要求精。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书籍浩如烟海,不可能都一一穷尽;只有有选择地读书,有目标地积累知识,才能提高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是读书的头等学问。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有助于实现自己职业理想、达到自己职业目标的书来读,即要着眼于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博览群书,又要结合自己的事业发展有所专攻。不能看别人读什么,自己也读什么;也不能什么书流行,就读什么;更不能"看便宜",人家给什么就读什么。
  科学读书,还要讲究读的方法。就以详略为例——同样是读书,有的书需要详读,甚至是反复读;有的书浏览一下、翻一翻目录和标题就可以了,大概知道内容,以后需要时再查阅。总之,科学读书就是要学会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成本,获取最多、最有益、最急需的知识。
  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言语无味。"他己将读书作为一项生活的内容、一种生命的需要,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2)读人
  所谓读人,就是向我们身边的人学习,特别是向伟大的人、成功的人学习。有一句格言说得好:"最值得尊敬的人是能够弯下腰向别人学习的人。"腰杆挺直,是为了正气人生。而弯下腰,则是为了虚怀若谷。没有弯腰的姿态,就没有跃起的机会。不论我们多么从容不迫,都同样需要弯下腰才能有可能获得积蓄的机会。
  在民间,父亲训斥子女不会办事时,在企业里,老板训斥下属不会办事时,常说这样的话:"你没吃过肥猪肉,你还没见过肥猪走吗?人家别人是怎样办事的,你就没看到?你就学不会?"这样的话虽然有点难听,但却清楚地点明了一个简明而实用的常理:那就是通过观察别人,可以学到很多办事的能力。
  常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著名文学家雨果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那么你永远不能前进。"生活中,工作中,我们身边能说会道、能力很强的人很多,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应该是我们所注意观察和学习的。看他们怎样与老板沟通,看他们怎样求同事帮忙,看他们怎样给下属安排工作等等。然后,动动脑筋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观察一下这样做所达到的效果怎样。好的方面,我们应尽量去借鉴、吸收,差的方面,我们尽量去避免。
  香港著名富豪李嘉诚就非常注意培养他的儿子观察学习别人的说话艺术及办事能力。每当有重要的会议,会见重要的客人,处理企业的一些问题时,他总是让儿子在一旁观察、倾听、领会。也正因为他对儿子的悉心培养,才使得他的两个儿子在今天从容地支撑并发展起他的经济王国。
  向别人学习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读名人传记,我们可以从伟人和成功人士的传记里汲取知识、智慧和创造美好人生的力量。"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读名人传记更是如此。
  (3)读成功和失败
  与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倒不如说"学习是成功之母"。不好好学习,失败可以成为失败之母,成功也可以成为失败之母。因此,只有学习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母,永恒的成功之母。
  成功学有一句话,叫做不要自己去撞得头破血流摸索成功经验,而要学习成功者的经验!简单的说是不要摸索,如果已经有现成的话。如果你永远不知道成功秘诀的话,你又如何获得成功!大家都知道欧洲古代有几个著名人,他们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亚历山大。他们前者依次是后者的老师。苏格拉底带出柏拉图,柏拉图带出亚理士多德,亚理士多德带出亚历山大。我们常说是明师出高徒。但是别忘了,他们成功是因为他们向成功者学习。因此,我们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当别人取得成就的时候,要热情地欣赏和高兴,而不是嫉妒,要学习他们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加快自己成功的步伐。
  同时,当别人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我们更不要幸灾乐祸,而应该在同情、安慰的时候,思索一下他们失败的原因和教训,避免自己再走同样的弯路。
  【案例】一个求职成功的故事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应者云集。其中多为高学历、多证书、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录取要经过三轮淘汰。但出人意料的是,第一个被录取的,竟是第一轮被淘汰的一位"失败者"。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位"失败者"有着其特殊的经历:他虽然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一个中级职称,但却有11年工作经验,曾在18家公司任过职。让人惊讶的是他并没有跳槽,而是那18家公司先后倒闭了。
  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倒霉蛋,但他却认为自己拥有了一笔最大的财富。他告诉诸位主考官,他很了解那18家公司,曾与大伙儿努力挽救那些公司,虽然不成功,但从那些公司的错误与失败中学到许多东西,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的经验,而他,更有经验避免错误和失败。他说,这11年经历的18家公司,培养、锻炼了他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他还举了个举座震惊的例子:真正考官,不是问他话的那位总裁,而是假扮倒茶水的那位若无其事的老人。这个例子让全场的人都为之折服。
  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其中之精髓。学习失败,这是个性味十足的宣言与行动。当然,学习失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失败与成功是相对而言的,它们的性质截然相反,但学习失败和学习成功却是道殊同归,目标直指的,都是获得成功。
  2.读写法
  读写法,实际上是一种精读的阅读方式,就是边读边写。精读是极为重要的,宋代大儒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精读,才易于领悟书中的要领和精髓,才能取得最大的实际效益。
  【案例】毛泽东的学习方法
  伟人毛泽东的读书方式与常人显著不同。一般人看书,或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或呆读死记,机械硬背……毛泽东则不然,他采用的读书方式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凡是较为重要的书或文章,毛泽东都反复看、划、批。他的书,没有不划杠杠的,到处都是记号、眉批,常常在书的空白处写上"荒谬"或"不通"等批语。
  在第一师范的五年半时间里,毛泽东在书边空白处或笔记本中写了不少于百万字的批语、评注。例如,一本《伦理学原理》全书仅10来万字,他在书的眉头上却写下了1.2万多字的批语。
  毛泽东运用写作读书法,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因为通过勾画、眉批,能大大促进思考,使理解更深刻、全面,记忆更准确、系统,并产生新的创见、新的思路。这能把读、思、写三者合一,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东西。一般人读书时不愿动笔,不爱思考,读再多的书往往也只能成为两脚书橱。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妨借鉴这一方法。在浏览阅读的时候,把偶得的灵感和思想的火花立即记录下来,或记在书上,或记在笔记本上。如果时间允许,就趁热打铁拓展自己的智慧思路,天马行空地写作下来;如果时间不允许,改日再翻看读书笔记,整理自己的思想收获,写成文章保留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申请一个博客空间,把自己的学习感悟贴上去,与同仁们交流共享。一方面开辟了网络沟通渠道,结交志同道合的思想朋友,另一方面,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也有一种成就感和发自心灵的愉悦享受。说不定你也会和地产大佬潘石屹或王石那样,结集出版自己的博客文集,给你的同事或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智慧财富。
  3.讨论法
  讨论法或讨论式,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却是一种学习的极佳方式,其效果甚至远胜"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讨论法"的最大功效在于能够极好地训练思维能力。"思维是智慧的核心",训练思维是学习的核心任务。
  运用讨论法,最能调动思考的热情,使人处于最佳的思维态,大大开发思维潜能。讨论法,可以交流思想,丰富思想,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一经讨论,每个人都有两个以上的思想;讨论法,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思维的深度、广度、正确度都能得到迅速提高;讨论法,可使思想产生碰撞、激荡,从而能产生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讨论法,在表述自己思想、见解的同时又是最好的口才训练
  爱因斯坦的学习大大得益于讨论法。爱因斯坦曾与另外两个友人在小咖啡馆里组成了"奥林匹亚科学院"。在这个"学院"里,三个人通过交流、研讨、争论,孕育了许多科学上的新见解,有些甚至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新见解!
  网络时代更拓展了我们讨论的空间,你可以登陆一些开放的社区,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对别人的观点发表意见。网络讨论不象我们面对面的讨论,或由于熟人的缘故,或由于上下级的关系,或由于面子的原因,往往我们可能得不到真实的信息和建议。而在网上交流,大家都是抱着开放的态度,无拘无束,真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思想的碰撞之中,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智慧收获。
  4.交友法
  1915年秋,毛泽东发出了有名的"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毛泽东三字共二十八画),专门征求志同道合的学友。毛泽东不是为玩乐而征友,他的征友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所交的都是"好学有远志,持身谨严而意志坚毅"的青年。从毛泽东与朋友的约定就可见一斑:他们相约"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女人,不谈家庭琐事,而是"只乐于谈论大事——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一天,毛泽东到一个友人家里去,这个人中断他们的正题谈论而把仆人叫来嘱咐其去买猪肉,并交代清楚价格和买什么样的肉等。毛泽东对此很恼火,认为他竟以家庭琐事来干扰谈论国家大事,就再也不同这个人来往了。可见,毛泽东那时的交友,完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
  既求师,又交友,才能像《诗经·卫风》上说的那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相互勉励,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创造出一个极佳的学习的人际环境。在学习的同时,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人脉资源,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5.你是学习型职业人吗?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的啄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再过30年搏击长空的岁月!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候我们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旧的习惯,旧的传统拋弃,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旧的包袱,愿意学习新的技能,我们就能发挥我们的潜能,创造新的未来。我们需要的是自我修炼与学习的意识,自我扬弃的勇气与再生的决心......
  成为现代学习型的职业人应围绕以下四大目标:
  (1)学会求知(Learningtoknow)
  "知"不仅仅指具体的知识,还包括人类自身及其主观世界,学会求知就是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就是"学会学习"本身,即学会掌握认识(即"知")的工具,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工具(包括演绎、归纳、分析、组织知识的工具),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同时学会掌握应用知识于有意义的实践的手段。学会求知,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掌握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
  学会求知,就要抛弃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学习模式,确立"学习—工作—学习"、工学交替、循环往复的多维终身学习模式
  (2)学会做事(Learningtodo)
  学会做事具有三种涵义:
  ——从学会掌握某种职业的实际技能,转向注重培养适应世界变化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狭窄的劳动技能以外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风险精神、交流能力等。
  ——"学做"不是指获取智力技能,而是培养社会行为技能(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矛盾、管理人的群体等能力),这些更多地要从工作实践和人际交往中去培养。
  ——学会做事,就是要学会以首创精神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工作)变动的应变能力,以及在具体的市场环境中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
  (3)学会共处(Learningtolivetogether):
  ——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
  ——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
  ——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非暴力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冲突,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人生境界。
  (4)学会做人(Learningtobe)
  这是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标。
  ——学会做人,不应是"生存"、"存在",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完整的人"。
  ——学会做人,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像、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Wednesday, December 20, 2006

2007,我的愿望 (转贴)

2007,我的愿望 (转贴)
又到一年盘点时,我先对2007许下愿望,回头再来回顾我的2006.
1.QQ像MSN一样开放,MSN像Google Talk一样漂亮,Google talk像QQ一样群聊。飞信和超信互通。Skype可以装到我的Nokia3230上,并在中国正式开展VOIP业务。
2.WAPI,EVD,TD-SCDMA,不要都出现在我身边——因为我希望用WiMAX,蓝光,WCDMA。
3.出现一家或更多BSP提供免费域名绑定业务。有一个提供博客圈的地方,在不同的BSP可以无障碍交流。
4.Google网页快照可以打开,网易新闻评论审查越来越少,我的浏览器裸奔可以打开维基百科,Technorati,Wordpress。
5.运营商不再拿用户当杨白劳,电信、网通因流氓行为向用户道歉,某相关高管引咎辞职。 宽带资费进一步下调,手机上网3G接入。
6.我拥有了可以安装Vista的硬件,我建议上帝给我一份正版vista的授权。
7.Google再推出让人心往的服务。希望能看到整合一切的Gdisk,和能无缝接入Google服务的Google手机。Google手机和iPhone瓜分手机市场。
8.IM上MM数量能翻一倍,blogroll上MM数量能翻一倍。
9.出现一种新的让我无法预测却又十分喜爱的web2.0 服务。
10.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康如意。

Tuesday, December 19, 2006

Merry Christmas everyone!!

谈论Merry Christmas !!!
Merry Christmas everyone!!

圣 诞 节 来 历

  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数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其实哪一天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应该知道它是为纪念救主耶稣降生。
  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
  耶稣的降生,有旧约先知预言:"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意思为'上帝与我们同在')。"(以赛亚书7章14节,圣经下同)
  耶稣降生时,有天使报信:"不要惧怕,我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路加福音2章10-12节)
  耶稣降生时,有博士朝拜,"他们看见那星就大大地欢喜。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手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马太福音2章10-11节)
  耶稣,意指"上帝拯救",因为圣经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书3章23节)罪使人离开生命的源头,宇宙万物的主宰。罪使人失去公义、仁爱,变得自私、骄傲、贪婪、邪恶。罪破坏人与上帝、人与人之间和睦的关系,使人活在无可奈何的痛苦之中。罪使人将来要面对永远的刑罚和痛苦,"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希伯来书9章27节)因为上帝是圣洁、公义的!
  但是,上帝又是慈爱的主,他赐给世人自己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成为人的样式(就是圣诞),作我们的救赎主,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福音1章21节)他代替了我们的软弱,担当了我们的罪的刑罚。"上帝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到他身上",(以赛亚书53章6节)为我们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
  今天,只要你悔改自己的罪,相信他,接受他做你个人的救主,你的罪就被赦免了,你与上帝就恢复了那起初和睦的关系,你就得了永远的生命。今天你接受耶稣在你的心里,今天就是你的圣诞节,愿上帝今年赐给你一个特别的圣诞节!


各 国 圣 诞 节 习 俗

  法国法国中部的色日尔斯地方,每年圣诞节前后几天必降大雪,白雪皑皑,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大唱颂赞耶稣的圣诞歌之后,必须开怀畅饮,香槟和白兰地是法国传统的圣诞美酒。
  芬兰芬兰在12月圣诞节前后,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罗兰,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红色,紫色圣诞使人心旷神怡。
  英国和德国英国人和德国人一样,圣诞节喝啤酒,吃烤鹅,他们更喜欢利用圣诞节假日外出旅游。
  美国美国人过圣诞节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会。
  瑞士瑞士人在圣诞节前4个星期,就将4支巨型的蜡烛点燃,放在由树枝装饰成的一个环里,每周点1支,当点燃第4支后,圣诞节就到了。
  丹麦丹麦人对不合意的圣诞礼物,可去商店兑换价格相似的其他商品。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国家之一。12月底,正当西欧各国在寒风呼啸中欢度圣诞节时,澳大利亚正是热不可耐的仲夏时节。因此在澳大利亚过圣诞节,到处可以看见光着上身汗水涔涔的小伙子和穿超短裙的姑娘,与商店橱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挂满雪花的圣诞树和穿红棉袄的圣诞老人,构成澳大利亚特有的节日图景。这种酷暑和严冬景象的强烈对比,恐怕在西方国家是独一无二的。父母给子女最好的圣诞礼物,莫过于一副小水划。圣诞节弄潮是澳大利亚的一大特征。节日晚上,带着饮料到森林里举行“巴别居”野餐。人们用石头垒的露天灶中用枯树枝生火、上面架一块铁板,把香肠、牛肉、鲜鱼等放上去煎。吃饱喝足后,就跳起“迪斯科”或“袋鼠舞”,一直闹到深夜才结束。喝醉了的,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声中迎接圣诞老人的莅临。
  波兰在波兰每年12月25日、26日举行,家家户户都要装饰圣诞树,大街小巷都有圣诞树上的装饰品出卖。节日里亲友之间相互祝贺,互赠礼品,表示友好。晚间吃饭时桌布下边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稣的降生。晚饭很丰富,但不能吃肉。夜间12时后,全家去教堂礼拜。圣诞节期间,一般不到别人家中做客,但主人盛情邀请者例外。
  保加利亚据保加利亚的历法,圣诞节是灵魂出没、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人们要借助火来驱妖镇邪。圣诞节前夜,家家都燃起火堆,一直燃到天亮,不得熄灭,否则会招来横祸。由男人取圣诞木点火进屋并高声念道:“圣诞节降临,牛、羊、猪、马长满圈,

Sunday, December 17, 2006

Christmas Time

Christmas Time

歌手:Christina Aguilera 专辑:My kind of Christmas
Christina Aguilera-Christmas TimeWhen I was young every Christmas EveI could not sleepTrying to catch that old st. NickLeaving presents under my treeAnd every year I'd fall asleep laying in my bedDreaming of a million sugarplumsDancing in my headOh how much joy it is at christmas timethe spirit of giving is in our livesOh how much joy it brings to see the one you loveThis year's gonna be the best Christmas becauseThere'll be family and Christmas cheerPeace and goodwill to all menEverybody is home for ChristmasEverybody is homeSnekakin's kiss under the mistletoeI want a white Christmas so let is snowEverybody is home for ChristmasEverybody is home for ChristmastimeFriends come together as we decorate the treeThis is the time of year to live in harmonyAngels watch over as we put the kids to sleepAnd when the awake their smiling facesMake it all compete…This is the holiday you're with the familyWe put aside our differences and let it beOh how much fun it is to give and receiveThis time of year, love is all we needOpen your heart nowThis is the time for us to giveThe world needs love nowSo live and let live, families all hereThe spirit is good cheer, the sound of carolersRinging sweet is my ear, everything is all fineYou know why, it's Christmastime what!